《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有着典型的北欧电影风貌,安宁的小环境以及几个人平凡的生活景观。从学徒开始就在工厂工作的欧维,在59岁的门槛上,被辞退了。他回到家里,看着自己曾经作为社区主席悉心维护半生的小区规则也被逐渐无视,新搬入的年轻人们觉得这个倔强的老头像个甩不掉的麻烦。一切不顺遂,只有每天去妻子墓前献花聊天的时候,他才觉得舒服一些。所以,他决定去死。从上吊到猎枪,一次次尝试都被中途打断,他一边咒骂着周遭,一边和新旧邻居艰难地磨合。这个被动的过程中,却意外地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彼此。
电影把每一次濒死的幻觉都变成了一段回溯,映衬着人们口口相传当中的,死前的瞬间,一生都在眼前流动而过的想象。如果说,当下现实的部分是呈现欧维倔强的“结果”,那么那些回溯的幻象部分则是交代他如何变成这个样子的“过程”:父子相依为命,却亲眼见到父亲死于横祸;呆萌又忠诚的恋爱史;即将成为爸爸,却在一次旅行中,因为车祸失去了孩子,妻子也终身瘫痪;为了妻子的权利和尊严,他费尽心思去改造环境,他去往学校,亲手修建了供轮椅上下的斜坡,又把自己的厨房操作台变矮数十厘米……
这种有趣的对比设定,让人们直观的看到了一种剧烈的反差。人们都以为现实中的欧维一直是这种坚硬又不顾及他人的样子,但逐渐地人们才知道,他是一个内心如此柔软又充满恒久爱意的男人。他羞于让柔软外露,所以,让自己变得一身尖刺,内心的冲突锻造了他的“古怪”,就如同他家中一直留藏着妻子的所有遗物,从照片到衣服,不想丢弃,也不许他人染指。
我们每天都与形形色色的人擦肩而过,但真正能相互理解的又有多少呢?就连身边最亲近的人我们都不敢打包票说百分百清楚,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背后,人心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我们是否愿意听听他人到底走过怎样的路,去思考,思考为什么我们在此、以这样的面目相逢。
我们不可能期待有一天会有一个理想中的人以超乎常人的包容与理解去敲开我们的心房,架起屏障便意味着将幸福与痛苦一同隔绝在外,直到放下心防坦诚与人相交之前,故事都还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