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政发〔2011〕167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关于积极做好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全校上下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事关国家和学校全局的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有关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就业服务意识,制定周密工作措施,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学校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国家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大学生就业方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突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校大学生就业工作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一些部门和领导对就业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方法不多,全员参与、关心、支持大学生就业的合力尚未形成。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总体思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引下,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满足广大学生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进一步优化就业指导,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坚持“依托行业、巩固省内、加强沿海、发展西部、辐射全国”的就业方针,大力开拓就业市场,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坚持“全员发动,加减乘除促就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学校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就业工作的副校长是直接责任人。各教学院院长、书记是学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各单位、各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协作,在工作条件、经费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给予就业工作大力支持。要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机构,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和学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战略性、日常性工作来抓,定期研究,狠抓落实。
(三)实现就业工作全程化。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各专业就业情况作为制定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对一年级新生要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增强职业规划能力;对二、三年级学生,要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锻炼,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对毕业生则要加强求职择业的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择业的能力。要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把提高专业素养和提高综合素质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就业指导。进一步推进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开发就业指导选修课程群,建立就业指导教学团队,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讲座培训、素质拓展、职业测评、模拟招聘、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第二课堂,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密切关注毕业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帮助他们排解就业压力,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增强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就业创业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政策,调整就业心态,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招聘服务平台建设,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招聘宣讲、面试洽谈、远程招聘的需要;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就业网络和校园媒介的作用,为毕业生求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积极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来校召开各类校园招聘会,努力提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质量和效果;通过举办考前辅导培训班、专题辅导讲座、设立专用考研教室等形式积极做好报考研究生、公务员的动员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
(三)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坚持以服务煤炭、教育行业为重点,加强与各大矿业集团、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和联系,优先满足煤炭和教育行业的人才需求;根据专业特点和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加强与吸纳毕业生较多的重要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保持稳定的供需关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发展地区逐步建立一批区域布局合理、行业背景鲜明、层次结构优化、社会需求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大力加强对各项就业基层项目的宣传和发动,引导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四)加强就业管理。从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正当权益出发,切实加强对就业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实行用人单位准入制度,严格把关用人单位的招聘资质,规范招聘行为;加强对毕业生的诚信教育,严格控制擅自违约毁约行为;逐步建立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和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
(五)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特殊困难群体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或者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者身体存在某种缺陷,或者心理特别脆弱,因而更需要学校的关爱和呵护。有关部门和各教学院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千方百计帮助他们顺利就业,避免因就业压力过大引发不良事端。
(六)加强就业工作研究。加强调查研究,是正确把握市场动态,了解社会需求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和各教学院要经常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深入分析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认真研究大学生就业工作规律,探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为学校制定招生计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加强就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四、努力拓展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一)举办校园招聘会。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的最主要渠道。要精心策划,严密组织,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积极有效的措施,举办各种类型的校园招聘活动,努力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毕业生参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举办的网络招聘会,抢占网络市场。
(二)实现就业与实习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学习活动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与用人单位加强沟通增进了解的大好机会。要把学生就业与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灵活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市场开拓模式。
(三)加大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力度。采用订单式培养,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加强合作,满足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已先后与部分单位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力度还不够,还要努力扩大范围,积极为基层和艰苦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各级人事部门及人才中心、人才市场、人才信息网站、毕业生就业网站的联系,广泛搜集就业信息,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充分发挥校友的资源优势,加强与各地校友分会和广大校友的联系,通过宣传优秀校友的成功经验,发挥校友资源的乘积效应,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积极为广大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
五、构建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一)动员全校力量支持就业工作。学校各单位和全体教职员工要主动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收集就业信息,广泛邀请用人单位来校选用毕业生,努力推荐毕业生就业。充分发挥党团组织、骨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的作用,努力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实行领导联系制度。校领导要对所联系学院的就业工作主动关心,加强督促和指导。各教学院领导要分别联系所在学院的相应班级或专业,了解所联系班级或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动员老师利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考察走访等机会,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
(三)加强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毕业班班主任要把促进学生就业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统计分析全班的就业状况,认真做好毕业鉴定和未就业毕业生的继续服务工作。各教学院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毕业班班主任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指标。
(四)不断完善就业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把大学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年终考核的指标体系,作为考核学院整体工作和院级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教职工的社会资源优势,为促进毕业生就业贡献力量。
(审稿:朱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