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期间,为了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和创新创业氛围,开阔学术和专业建设思路,我院开展了科研活动促进活动月,内容、层次形式丰富,包括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国内外专家讲座指导以及院内学科带头人科研交流等三种形式:
一、主办国际学术会议
10月14-15日,由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 DADA、湖南科技大学主办,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承办的2023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DADA2023数字建筑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立德楼报告厅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米兰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等40多所海内外高校、企业单位的专家学者150余人。
图1学术研讨会主会场
本次会议以“兴数育人,引智筑建”为主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与业界人士参加会议,共同探讨数智化如何驱动建筑教育应对当前的行业转型,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如何应对教育变革及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国内外专家讲座指导
10月20日下午3:00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比利时建筑师Olivier Ottevaere来我院开展了以“关于不确定性的探索---中国乡村的营造实验”为主题的学术讲座。
Olivier分享了这些年他对混凝土在实际建造中的各种利用的研究成果,激起广大业内人士的好奇心与兴趣。他的设计强调设计的形态与自然形态的结合,注重设计与场地的呼应与互动。在他过去15年来建成的项目中,在云南地震修复期间与学生团队搭建的三个木制村民活动中心(THE PINCH, THE SWEEP 和 THE WARP)最为精彩。
图2 比利时建筑师Olivier Ottevaere分享设计经验
10月23-25日,湘江学者石铁矛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来我院指导专业建设,主要学术活动包括: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申报辅导、与青年教师交流会,学术讲座等。
主题讲座中,石铁矛教授针对城市绿地滞蓄效能在雨洪管理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分析了未来城市绿地滞蓄效能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最大化实现城市绿地的雨洪管控提供了新的思路。报告会后,石铁矛教授就城市水文调蓄、雨洪滞蓄容量与绿地空间格局耦合等问题和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图3 石铁矛教授主题讲座
沈阳建筑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振兴和高杨参加了青年教师交流会,两位博士结合自身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验,向与会青年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强调研究基础和高质量成果产出在青年基金申报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院青年老师强化对外交流,探讨行业发展问题,凝练科学选题。
图4 李振兴、高杨博士在青年教师交流会上分享项目申报成功经验
三、院内科研交流
10月17日下午,由教务处主办,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承办的“科技与人文大讲堂”第三十二讲在立志楼B3-1报告厅举行。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余翰武教授主讲“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概况及发展趋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王桂芹主持讲座。
图5 余翰武教授在科技人文大讲堂上做主题讲座
余翰武教授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基本概念、种类及特征,阐述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基本任务、建设管理原则和流程,详细解读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机构及职能。对“十四五”时期,以建设高质量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的城市基础建设作了详细说明,详细介绍了当前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
10月23日下午15:00在学院立志楼吴志军院长开展了以“产学研融合的设计研究”为主题的人文科技大讲堂。全体青年老师参与了交流,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胡伟主持讲座。
图6 吴志军教授与学院教师探讨产学研融合的设计研究
吴志军教授从大学范式转型背景谈起,给老师们分析展示了知识生产的演变,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的转变。从科研项目、产业服务项目入手,如果转化为一流课程、一流专业、教学竞赛和教学成果的方法,分享了设计研究的范式,明确教学是基础,科研是关键,社会服务是目标的观念。来自沈阳建筑大学李振兴、高扬两位博士生分享了申报科研课题的经验。
据悉,本次科研活动月时间将从10月中下旬持续至10月底,活动范围覆盖全院所有师生。本次科研活动月不仅展示了我院师生的科研热情,也为未来的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学术成果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撰稿人:王顶
一审 刘彩 二审 胡伟 三审 余翰武